潘文华简介(潘文华的7姨太结局)

1949年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刘伯承带着战队奔向西南,蒋介石的队伍被打的一路逃离。为了保存军队的实力,刘伯承下发了投诚令,对于已经起义的队伍,现在只要听从于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可以不追究之前犯的过错。

在解放成都时,刘伯承特意找人去劝说驻守成都的潘文华,潘文华和蒋介石并不是一路人,但是在被劝说的时候,潘文华却犹豫了,他说:我的七姨太是国民党的人。

这让人摸不着头脑,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潘文华难道要为这名女子放弃最后的机会吗?

从成衣店到军队

潘文华出生在四川的农村,在他五岁那年,失去了母亲,十岁那年,又失去了父亲。为了维持生活,潘文华来到成都的一家成衣店里做起了学徒。

但是成衣店附近有一座兵营,潘文华对军营上的训练很好奇,总是去偷偷的练一练。

后来,潘文华被几个士兵见到后,士兵们觉得他很有天赋,就劝说他来军营参军。

不久,潘文华纳入新兵军营进步飞快,在新兵演武大会上一举夺魁。之后跟随军队前往西藏带兵作战。

但是辛亥革命结束后,清政府消亡而入藏清军得不到支援,潘文华带领这支清军,卖掉枪械,一路回到四川。

军阀混战时期,潘文华投奔刘湘的抗日军队,因为其能力和表现都很卓越,深得刘湘的信任,当刘湘牺牲后,潘文华在众人的推选下,接替了军长的位置。

可以说,潘文华走到这里,除了他的能力之外,还有他自身所讲的义气。

与蒋的矛盾

潘文华和蒋介石刚开始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蒋介石的兄弟还与潘文华结拜了兄弟,可以说,蒋介石对潘文华一直是友好的邀请。

但是潘文华知道,蒋介石并不可信,于是最终决定了到刘湘军队这一方,在蒋介石与刘湘的对抗中,潘文华联合其他的势力将蒋介石的计划打乱,引起了蒋介石的敌视。

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党之间的战争爆发,蒋介石的军队企图向我军首先发动进攻,但是被潘文华抢先一步压制了蒋介石的军队。

自此,两人之间的恩怨彻底结下。蒋介石一气之下,将潘文华在军队的所有权力全部撤销,转移到了他儿子的手里,潘文华被蒋介石这番羞辱,一气之下,回到四川,不再参与军事行动,只留个军长的空名。

等到1949年,蒋介石被我党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军心溃散,无人可用时,想要重新拉拢潘文华。

但是蒋介石又怕潘文华不愿意回来,于是就将潘文华的家人软禁起来,想以此逼迫潘文华回来效命。但是这一举动却惹怒了潘文华,潘文华一气之下,搜寻旧部,组建了235师,打算与蒋介石重新对抗。

我党想要策反潘文华,主要是因为他与蒋介石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处于不定的位置,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潘文华对共产党的思想颇为赞同,之后便是潘文华在四川地区有着很高的影响力,争取到潘文华起义,对解放西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舍美人顾大局

1949年,郭勋祺受党中央的指示,到潘文华家中说服潘文华加入共产党。

作为军阀,国民党或者是官僚资产阶级,对于共产党来说都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共产党采用宽待的政策,表示起义后之前的一切可以既往不咎。

按理来说,没有什么可以顾及的了,但是潘文华仍旧是在犹豫,几番追问之下,潘文华才说出他的七姨太张梦若是国民党的人。

之后,杨续云到潘文华前表明他的来意,他认为,国民党的大势头已经去掉,起义的事情不能再耽搁了,但是潘文华心系张梦若。

杨旭云说:现在我们要和蒋介石分道扬镳,以张梦若的身份待在潘文华身边已经不合适了,若在以前可以不必追究,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在这两个之间做一个选择,一个是张梦若,另一个则是军队的整个前途。

潘文华叹了口气,他已经想明白了,既然张梦若想去香港,那就将她送到香港,再多给些钱财就是了。

结语

做完这些事后,潘文华决定起义,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潘文华逃离了成都,摆脱蒋介石的控制。

潘文华做事情的本意是为了自己,为了他手下的军区,但是蒋介石对他采取的怀疑政策,让他十分的不满,而共产党的宽待政策,反而让很多人都愿意加入共产党,由此可见,共产党的宽厚仁慈,对有能力将领的包容。

虽然潘文华舍不得与自己的七姨太的分离,但是在民族大义,军队生存的关键期间,他还是做了正确的决定,由此可见,潘文华是一个重情重义,明白是非大义的将士。